题干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俄国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五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材料六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扣操之过急。然而,距今(2019年)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说农奴的处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5)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谈谈你的认识?
(6)材料六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材料六中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9-14 11:46: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