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原创,)(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康熙后期,国内土地兼并严重,“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不少人丁聚而复逃。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为确保国家财政足额,强调其社会公正的维护,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摊丁入亩”是清代时期的一次赋役制度改革,实现了从人身税向财产税的一个重要转变。到雍正末年,国家库存银两由康然末年的800万两增加到6000多万两。全国人口更是由顺治十八年的1913万人猛增到乾隆五十五年的3.01多亿人。摊丁入亩使占有大量田地富户们被加派到较之以前更重的赋役负担;人民负担并没有减轻,致使“今日之农,不苦于赋而苦于赋外之赋,不苦于差而苦于差外之差;今曰之商贾不苦于关,而苦于关外之关,不苦于税而苦于税外之税”。
——摘编自中华文史网《论“摊丁入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推行“摊丁入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政府推行“摊丁入亩”的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03-15 05:26: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