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北魏初年,朝廷)经常发布“劝课农桑”的诏令,要求地方官督促百姓尽力农耕,为朝廷提供尽可能多的粮食及纺织品之类的物资,还把一批又一批的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强行迁徙到京城平城附近,“计口授田”,按照人口拨给无主荒田,由政府督促耕种,然后收取租税,供给京城朝廷百官及禁卫军队。
——郭建《千秋兴亡·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材料四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魏孝文帝采纳赵郡汉族大姓李世安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需休耕轮作)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亩,不宜种桑的地方,丁男受麻田,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牛。所受露田,凡两年轮耕一次的加一倍,三年轮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并且不准买卖。桑田不在还受之限,可以世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内容?其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这项改革措施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
(2)材料二反映了梭伦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出北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计口授田”的规定与材料四的“均田令”是何关系?
(5)概括指出北魏政权推行均田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07-25 04:04: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