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冯道(882—954年),寒门穷儒,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相十二君,且“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遇岁俭,所得俸余,悉赈于乡里”。面对盛怒之下的后唐庄宗,冯道晓之以理,从容解救大将郭崇韬,朝臣“重其胆量”;又劝谏唐明宗居安思危,爱惜民力,并诵《伤田家诗》,明宗录以自讽。契丹入汴,冯道回答契丹主的“天下百姓,如何可救”时说:“佛再出救不得,唯皇帝救得。”冯道以当时“诸经舛缪”,委托学官田敏等将西京郑覃刊刻的石经雕为印板,“流布天下,后进赖之”。
——摘编自路育松《从对冯道的评价看宋代气节观念的嬗变》
材料二 北宋初年,冯道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总体上是褒大于贬。北宋中期,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塑造出“不知廉耻”的冯道形象。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对冯道的评价与欧阳修一脉相承,批评力度有所加深;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继承、发展了欧阳修、司马光的观点。南宋时期,《新五代史》取代《旧五代史》的官学地位后,《旧五代史》散佚。《新五代史》《资治通鉴》长期占据传播主渠道,成为人们了解冯道的主要,冯道形象的妖魔化程度不断加深。
——摘自张明华《论冯道“不知廉耻”历史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冯道的主要作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冯道形象被妖魔化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09-03 07:02: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