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80年以来实行的地方财政包干制,一方面增大了留归地方的收入,另一方面却使中央财政受到了极大的削弱。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政府面临财政危机,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分税制改革在中国拉开了序幕。分税制改革从提出到最后出台,历经八载。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简要地提到,要“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分税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要逐步实行税利分流和分税制”。同年中央选择天津等九个地区进行分税制试点。1993年分税制改革被写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1994年1月1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正式实行。分税制改革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是: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在分税制实施的最初10年间,也即1994年-2003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2%,其中中央收入增长17.0%6,地方收入增长174%,2003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4.6%,比1993年提高了32.4个百分点。
摘编自赵云旗《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