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
——王安石《论五事札子》
材料二熙宁四、五年(1071—1072)间,朝廷接连调整雇役细目,“今依仿府界之法,又令四等以下均出役;未几,又令只据税钱,不用等第;又今挪移补助。”其中的做法取自开封府、江南东西、福建等路的经验。梓路判官冯山说“自去年冬末已后,访问诸处,仅能成书,方议奏报,而旋有新制,……半年之间,改动者数四,官吏惶骇,不知定议,……然则役法何时而定耶?”
——摘编自黄敏捷《北宋熙丰时期的役钱征收与地方权限》
材料三邓绾言:“昨者朝廷免役率钱之法,初且用丁产户籍,故诸路患其未均,相继奏陈,各请重造,多于改造矣。”正因为朝廷与地方就役钱计征事宜反复商议并由朝廷让步,遂取得“法虽不同,大约己定,而民乐输矣”的效果。
——摘编自黄敏捷《北宋熙丰时期的役钱征收与地方权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谈及的是变法中的哪一项内容并要达到什么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朝廷在变法过程中采取了什么做法,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