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成为新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但是当时却存在着一些必须从语言文字领域克服的困难。例如,当时方言众多,造成了社会交际的严重障碍,制约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并影响了政令畅通。同时,社会上还存在大量文盲,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汉字,以便广大人民群众迅速地学习使用汉字,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
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自1952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开始进行汉字简化的研究和方案制订工作,同时着手开展了拼音化的准备工作,即推广普通话和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领导的文字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世纪末,我国99%的人口习惯使用简体汉字。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简体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在全球获得了广泛深入地传播,联合国从2008年起使用的中文一律用简体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也采用简体字作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规范用字。
——摘编自王爱云《***与***领导的文字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文字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文字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