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贵之以天下国家之事。……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之正理,乃闲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材料二  “窃惟朝廷从初散(贷出)青苗钱之意,本以兼并之家放债取利,侵渔细民,故设此法,抑其豪夺,官自借贷,薄收其利。今以一斗陈米散与饥民,却令纳小麦一斗八井七合五勺,或纳粟三斗,所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

——司马光《司马光奏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设计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有何差距?王安石、司马光二人在争辩青苗法的利弊时,其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三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3)材料三的论述是针对当时的什么情况而提出的?马丁·路德提出的宗教原则是什么?
材料四 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五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4)根据材料四、五,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革与变法为什么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4-16 08:34: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