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934年6月,美国通过购银法案,8月突然宣布白银国有政策。受此刺激,世界银价“扶摇直上,一日千里”。由于中国是银本位国,而且自己不能产银,致使货币大权“操于人手”,“宰割由人”。
有的认为,这是美国对华“经济的侵略”,它对中国直接的最大弊害是外货倾销,“摧残中国的幼稚产业”。刘振东指出,美国提高银价,不仅我国工业“因不能竞争而自然衰败,即农业社会,亦将因外粮之压迫而破产矣”。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钱业公会、上海市商会联名上书中国财政部,内云:自海外银价上涨以来,我国内地生银纷纷集中上海,复由此流出国外。其数目之巨,与日俱增,以致内地金融枯寂,百业凋蔽;长此以往,诚恐富源日竭,影响金融,国计民生,交受其害。中国驻美公使施肇基在其向美国递交的强硬抗议照会中也称:银价上涨使中国货币减缩,此决非中国政府所能容忍者。
美国白银政策之加害于中国,还有其他严重后果。《新闻报》社论说,自美国实施白银政策以来,中国重蒙不利。但若中国金融极度混乱局面之展开,“将使我国农工商各业完全崩溃,社会购买力之消失,即无异美国自毁其远东市场”。《申报》社论更进一步:“假使购银手段之白银流尽,中国币制上势必有一大波澜,此不仅于中美贸易之发展为无益,或竟因此而将于数年来中美亲善之前途,投一暗影亦未可知”。
——杨玉圣:《大洋彼岸改革潮的东方效应——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政论界与罗斯福新政》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各界对美国变革白银政策改革有哪些分析与认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中国政府对美国白银政策的改革采取了哪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