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晋灭亡后的100余年间,北部中国各族统治者和部分汉族官僚先后建立了20多个割据政权,使北方长期陷于分裂割据的局面,史称“五胡(注:匈奴、鲜卑、羯、羌、氐)十六国”。汉族官僚、地主和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南逃,史称“永嘉南渡”。东晋是在南北方世族的支持下建立的,门阀世族势力借助“九品中正制”垄断官场,“举贤不出世族”,出现“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的局面。世族子弟养尊处优、骄奢淫逸,“不乐武位”,无力收复中原,但也为寒门庶族的崛起创造了条件。578年,北周统一中国北部,581年杨坚篡位,改国号为隋,是为隋文帝。589年,隋统一南方。隋文帝即位之初就在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及六曹掌管全国军政机要,地方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裁减郡县数目,并将地方官的任免权收归吏部。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谨(有德)清平幹济(有才)二科举人”,为寒门庶族开辟了入仕的途径。
——摘编自吕克勤、徐耀耀《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隋文帝改革的创新性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