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制度变革是中国古代改革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
材料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体现出衰败的趋势,至春秋时期,井田制度已无法激励生产积极性,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的局面时有发生。至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革,意在废弃井田制度。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变法实行“为田开阡陌封疆”,“除井田,民得买卖”。从而彻底废除了古老的“田里不鬻”政策。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演进的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太和九年,高祖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休耕轮作)所授之田,率倍之,(耕种一年休耕两年的贫瘠土地)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摘编自《魏书·食货志》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说明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变革土地制度方面的举措。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制度变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3)从社会转型的视角,简析上述两次土地制度变革的共同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1-23 08:01: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