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年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京师同文馆开设,该馆设立源于朝廷政务与西方交往需要翻译人才,体制上属官学的一种类别补充,学生来自八旗子弟,聘请外国人为教习,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理。1870年增设“天文算学馆”,1876年规定各馆兼习西方近代文化课程。
材料二 1913年中华民国正式公布《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在精神上进一步革除了旧学制中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伦理道德观。1920年在该学制进行修改的过程中,教育部通令,凡国民学校都废止使用文言文教材,代以现代语体文,至1922年停止使用一切文言文教科书。
材料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在教育建设上作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对教育机构与学校作直接的政治清理;第二,为工农及其子女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加快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第三,改革学制,制定试行新的中小学暂行规程,形成学校教育的稳态;第四,大力推行苏联教育学理论与教育经验。
——以上材料均摘自叶澜《“新基础教育”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同文馆的作用。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民国初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教育变革上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教育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