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革故鼎新,大力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确立了***对高等学校的领导,明确了高等教育为工农开门,为生产服务的方向,将原有79所私立高等学校全部改为公办。1952年下半年,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全国各地高校分期分批进行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工作,工科、师范、农林,财经院校和专业增多,而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减少甚至被取消。同时实行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和毕业生统一分配,并将沿海地区一些高等院校的专业、系迁至内地组建新学校。到1953年,全国共有高等学较181所,初步形成学科、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

——摘编自顾明远《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

材料三  1977年以恢复高考制度为标志,掀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篇章。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同时“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到2000年基本形成了两级(部委、省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是1998年的4.5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韩梦洁、宋伟《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区域结构的制度安排与反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太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建国初期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2-13 02:50: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