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中国行了社会革命之后,私人永远不用纳税,但收地租一项,已成地球上最富的国。这社会的国家,决非他国所能及的。”
——摘编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二 20世纪 80 年代实行了“责任制”以补救这种状况。在这种体制下,每个家庭与国家签订合同,为集体生产队生产一定指标的产品,余下的部分农民便可拿到市场上出售。私人承包的责任田扩大到了总耕地的75%,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主要由“责任田”提供的农产品产量奇迹般地翻了一倍。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什么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这一经济思想的提出基于哪些考虑?
(2)材料二中“责任制”补救的是哪种状况?根据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责任制”的内容及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上述经济活动的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04-15 02:1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