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望之大同世界,”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励全党——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后来他对张国焘说:“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

——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 ***同周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思想’,绝不是说‘***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多一点。”

——摘自陈新明《领袖情——***与周世钊》

(1)据材料一 归纳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的实践成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思想形成和成熟的时期以及对应的重大理论成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2-05 12:58: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