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清朝末年,北京流行的竹枝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景象。如:
“分科大学指开堂,功课七门教育良”
“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
(1)依据材料,指出清末北京城市生活出现的新现象。
1912年北京《顺天时报》刊登章太炎征婚广告:
第一条:以湖北籍女子为限。第二条:要文理通顺,能作短篇文字。第三条:要大家闺秀。第四条:要出身于学校,双方平等自由,互相尊敬,保持美德。第五条:反对缠足女子,丈夫死后,可以再嫁,夫妇不和,可以离婚。
(2)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材料三:
当时人一般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斥着陈旧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6-07-01 08:36: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