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鲁迅(1881~1936),青年时代深受进化论、尼采趁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赴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仿徨》《朝花夕拾》等作品。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形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啊文系主任。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人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据许寿裳《鲁迅传》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鲁迅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海民众为鲁迅自发举行公祭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05-04 04:57: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