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和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 内容
|
1916年4月5日
| 惜乎五百余年来,半死之古文,半死之诗词,复夺此“活文学”之席,而“半死文学”遂苟延残喘,以至于今日。……文学革命何可更缓耶?何可更缓耶?
|
1916年7月6日
| 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
|
——摘自《胡适日记全编》
材料二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l号(1918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突出贡献。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胡适学生罗尔纲晚年写的回忆录《胡适琐记》,该书关于1930年胡适从上海迁居北平的叙述,与胡适日记有较大出入。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你认为谁的记录更可靠?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对其思想观点作出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