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类别
| 关键词
| 出现频次
| 所占比例
|
社会伦理观念
| 仁、礼、信
| 8234次
| 36.2%
|
法观念
| 法、刑
| 4648次
| 20.5%
|
财富观念
| 利、财、富
| 5395次
| 23.8%
|
公平公正观念
| 均、平
| 4427次
| 19.5%
|
——摘自***衙门编纂《万国公法》,给中国带来了国际秩序的崭新图景和国际交往基本原则,所展示的“世界秩序观”,将中国放在了与世界诸国平等的位置上。甲午战后,在进化论观念的影响下,维新人士指出“强者为刀俎,弱者为鱼肉”,于是,自由、平等、立宪等一切西方有价值的东西统统成为他们拿来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而这种民族意识的萌生正与世界意识的增进密不可分。
——贾小叶《19世纪中后期国人理势观念的变迁与世界意识的增强》
(2)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对“世界意识”的认识历程。(3分)结合史实论述这一认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带来哪些重大影响?(4分)
材料三下表体现了建国后的户口制度变化
时间
| 户口制度具体规定
|
1958年
|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或学校的录用证明
|
1984年
| 国务院出台《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或在乡镇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户口。
|
1990年
| “农转非”政策放开,全国出现了大量集中性办理城镇户口的现象。
|
(3)据表格概括建国后户口制度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