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手。所以在甲午以前,他写了一篇《孔子改制考》。他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做他思想的傀儡,以便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又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孙中山《中国内乱之原因》(1924年11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强’运动”及其指导思想各是什么?请简要评价这一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对孔子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3)与孙中山以往的民族主义思想相比较,材料三有何明显进步之处?据材料四说明出现这种进步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这种进步主张在当时形势下有何积极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11-13 11:21: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