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察变》
材料二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