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关注民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材料一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经济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粮”“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病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2)根据材料二,与孟子相比,康有为的民生主张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材料三:尚明轩(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顾问)曾说:“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1982年12月14日,邓小平在会见台籍政协常委时强调:“台湾讲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有各种解释,真正实现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是我们。你们会熟悉建国以来我们所经历的事情,熟悉这方面情况很重要,我们走的路是曲折的。现在可以说,三中全会以来走的路证明是对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结合相关史实说明邓小平所说的“真正实现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是我们”。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11-19 04:05: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