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挥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绝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新民主主义论》
(1)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末以前的史实,指出能够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近代中国思想与实践。
(3)根据材料三回答,***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