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观念革新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甘龙
材料二 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商鞅
材料三 以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在变法运动中的态度更非一致,却都执著地致力于道义德操的完善,都追求学业境界的广大精微,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胆魄。其共同之处较其不同之处也更多更深刻。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
代表人物
主张
李鸿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郑观应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康有为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独秀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甘龙的观点。材料二中,商鞅是怎样反驳甘龙的?(要求:不得照抄材料。)
(2)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士大夫的共同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特征出现的政治和思想文化背景。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的三个层次,并分析其在背景和目的方面的共同之处。概括说明郑观应对李鸿章,或陈独秀对康有为的“观念更新”。(任选一组作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12-17 09:05: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