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
——《朱子语录》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
——《朱子大全•答曹元可》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张载《西铭》
材料二
彼株守一隅,自画封域,而不知墙外之有天,身外之有地,适如井蛙、蜗国之识见,自小西部而已。
——(魏源《海国图志》卷七六)
三代以来至秦一变……汉唐以来至今而又一变……欧亚诸国之为治,亦由渐而变……孔子处于今日,必不得不一变。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变法上》)
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
——(康有为《请励工艺奖创新折》)
材料三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
——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背景说明材料主张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