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化,精英人士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挥一国之患。”
不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一一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梁启超“国民”观的内涵、影响。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曾一度支持用暴力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1903他游历美国,,在这片曾被他称作“世界共和政体之租国”的土地上,他见到了世纪之交的怪物一一托拉斯,见到了马克·吐温笔下暗箱操作的“黑金政治”。更见到了华侨社会帮派林立、互相残杀的种种丑陋现象。回国后,他冷静想了想,认识到以中国之大,国情之复杂,民众素质量之低下,搞起革命来,一定是多年大乱,而最终收拾残局的人,一定是有极大能量和权术的独裁者,到底还是专制。梁启超給革命开出的公式是:革命一一动乱一一专制,给立宪开出的公式是:开明专制一一君主立宪一一民主立宪。梁启超在政治上是“善变”的,但他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宪政的斗争原则始终没变,既反对守旧不变,又反对急进飞跃。梁启超善于弃旧迎新,他的思想紧随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他的善变更是他的可敬之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政治主张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近代中国精英人士认可“公理”、“公例”,即各民族、各国家的历史演变体现了某种或某些共同的规律.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认为,从“据乱世”到“升平世”再到“太平世”是人类社会进化的普遍规律。孙中山却指出:“以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为立国之主脑,至谓有强权而无公理”。在此基础上,李大钊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则以“物质生产力”为最高动因,全社会的表象都要依附于最高动因的变化,即经济构造。”
一一邝柏林《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
(3)根据材料三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精英历史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01-15 01:03: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