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伊始,国人逐渐将“富”与“强”结合起来。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王韬认为“商富即国富”;到张謇时则指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1)据材料一,概述国人对“富”的认识过程。结合所学,分析指出近代以来,“富强”成为国人主要追求目标的原因。
材料二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上述党的重要会议的共同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说明。
材料三纵观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每一个阶段都是由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开启的。这些理论创新和突破成为推进改革不断深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可以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理论突破与实践探索互动的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论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上)
(3)依据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30年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由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开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