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体西用”思想曾在百年间流行不绝,被广泛讨论。这一思想是保守的、阻碍了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近代;是以新卫旧、以西补中,以消极态度应对世界潮流;是力图保留几千年来“纲纪法度”“伦常名教”的表现。“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它使中国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然而,有历史学家对上述认识持不同看法。认为那个时候的中国,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摘编自方克立《评“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评述材料中关于“中体西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