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晚明时期到清朝中期,约有500名耶稣会士来华,中国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葬术、天文、几何等西方文明,这为中国提供了使其自身现代化的机会。但这一缕微弱之光只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隐约闪亮,中国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至不承认需要吸收外来学识。与此同时,传教士也将汉学传回了欧洲,利玛窦翻译的《孔子四书》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1682年耶稣会士向教会呈献了400多部中国典籍译本。欧洲第一次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些大思想家如歌德、伏尔秦、亚当·斯密等成为中华文明的崇拜者。欧洲上空弥漫着进步的气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东渐”简表
阶段
时期
“西学东渐”简况
第一阶段
1840~1860年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第二阶段
1860~1895年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三阶段
1895~1900年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和西方对待中西方文化文流的不同态度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和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6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6-12-08 07:09: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