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之争”渗透着新旧文化的冲突,反思文言的价值与意义,有利于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之也。
——陈独秀《答胡适之》(《新青年》,1917.5)
材料二 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
——林纾《论古文之不宜废》(《大公报》,1917.2)
材料三文言是要学的,但“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中小学文言文教学价值主要在于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辉煌文明有所领略,主要让学生对精选的古代文学精华有所领略,以此拓深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开一个窗口,使他们知道中国有这样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摘编自刘梅珍《学文言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材料一中,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的论调与这两面大旗有何冲突?材料二中林纾反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理由是什么?
(2)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文化运动中的“文白之争”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