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体西用”是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虽说“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材料二 因为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学”和“西用”不会互不侵犯,“用”在“体”中会发酵,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陈旭麓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中体西用”思想是如何实践的?并辨证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后资产阶级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是如何冲击着“中体西用”宗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