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转型是与反省激活传统文化相联系的,并不是以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应当承认它对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启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研究。……在新文化运动中,不只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所接受、认同,而且已经萌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思想端倪。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文化。而创造新文化的最终目标指向,不只是文化上的,更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关,是推动中华民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保守走向进步、从落后走向昌盛。——陈卫平《走出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误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