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这样的润色对儒学的地位带来怎样的变化?——《中国文化史》
(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简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新文化运动史料集》
(4)归纳材料六中的观点并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