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马国川:《〈海国图志〉与〈瀛寰志略〉在近代中日两国不同的际遇》整理
材料二:幕末日本学习西方主要两个渠道,一是从荷兰商人那里了解,另一个是文字了解。1854年,日本取消书籍限制,懂汉字的大批学者学习《瀛寰志略》,因其以世界地理为基础,内容极少有宗教等敏感问题,在日本流传很广。书中人名、地名均用日文英文注出,版本质量高。该书传入,超越了以往通过兰学所了解的西学,更新了日本对世界的认识。改革先驱者主张学习西洋科技,更重要的是学习先进制度、政治、法律、经济、贸易模式等……以徐继畲《瀛寰志略》等书为中介的“西——中——日”这种特殊的西学东传路径,是解开明治维新前期日本思想史的冰山一角。——据范凡:《晚清中国“西学”对日本的影响》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瀛寰志略》成书的原因,并分析其被“谤议”反映的深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