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暂时仍以汉文配送;俟中国选派学生学习英文、英语熟习,即不配送汉文。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

材料二 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奏请创设同文馆说》1861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京师同文馆创办的背景及目的。
材料三 当时京城上层流传的顺口溜: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翁同龢日记》同治六年二月十三日

材料四 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了同文馆以后,亲戚朋友对于本人,因为他是小孩,还没有什么鄙视,对于学生们的家庭,可就大瞧不起了,说他是堕落,有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亲戚关系,断绝来往。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2)材料三、四反映了同文馆创办初期遇到了哪些困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困难处境的社会背景。
材料五 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50人。1901年,该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总体来看,同文馆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新式学堂,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

(3)上述材料中,哪些是“原始材料”(当时发生的直接材料)?哪些是“非原始材料”(事后反映的间接材料)?这些不同类型的材料对于我们了解同文馆的概况发挥了什么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看待晚清的教育改革?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7-29 08:4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