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1860年 | 开始考究火器机械与轮船,追求外域知识。虽仅表现于个人著述,如魏源的《海国图志》,政府尚未提倡,但少数中国官绅已反省觉悟。 |
1860﹣1880年 | 中国逐渐接近近代西方外交规制和方法,但主要还是传统外交原则的理性运用,如王韬等人主张以孔子“忠信笃敬”作为外交原则;郑观应等人提倡“商战” |
1880﹣1895年 | 李鸿章认为主权观念是近代世界外交制度的基础,主张关税自主,废除“治外法权”,有识之士中“变法”“维新”的呼声高涨,大胆讨论议院制度 |
1895﹣1900年 | 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对西学的吸收,促进西方政治思想的中国化。官绅积极创办报纸,组织学会,宣传新思想,如严复介绍进化论;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逐渐成为讨论的热点。 |
——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