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议会源于盎格鲁•萨克逊人进入英格兰之初即有的协商习惯。即国王处理大事须先征得民众的意见和同意;国王须服从习俗。1295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为征税,特地召集新的议会开会,史称“模范议会”,它的召开被认为是英国议会产生的历史性标志。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该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等。经过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英国的议会制度得以确立。现在议会、政党和选举制度被誉为西方民主制的三大支柱,三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改编自高中历史教科书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议会制度产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击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要“制夷”必须先“悉夷”的主张成为开明人士的共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英国议会制度,指出了中西方诸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别,如英国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即议会)议允。”关于议院的作用,郑观应说:“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议院的好处是“集众思,广众议,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宋恕认为,是否开设议院、实行民主政治是决定一个国家治乱的根本原因。这些先进的中国人不只是停留在学习、介绍西方的议会制度,还根据个人对议院的理解,设计出了形形色色“中国式的议院”。比如,何启、胡礼垣提出:县、府、省三级各设议会,省议会议定之事,要奏闻天子。
——改编自《近代中国人对议院的认知及其启示》等文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人对西方议会认识的特点并评价这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