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用词变化)
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中国读书人……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问题:
(1)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概括材料二中中国人对世界的新认识。
(3)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要求:有结论有史实。)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0-18 05:46: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