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晚清课堂
第一部分讲授历史内容
……
第二部分比较历史现象
教问:欧洲与亚洲之面积孰大。
生答:亚洲。
教问:爱国进取之精神孰优。
生答:欧人。
教曰:然。亚洲之地非小于欧洲,亚洲之生产非亚于欧洲。亚洲之文化非后于欧洲,而欧人所以能东渡者,是进取精神,有自强之志气,故葡西英法荷兰诸接理东渡,而东洋之天地,亦别开一世界矣。
第三部分发挥历史心得
教问:欧人东渡,于东洋有何损乎,有益乎。
生答:有损无益。
教问:欧人占我土地何见之?
生答:占人之土殖己之民。
教曰:然,诚然。欧人之割我土地,侵我权利,为不少矣。然则如之何而可?
生答:尽心教育,养成国民之武勇,然后可以生存。
教日:尔等对国家为如何?生答:我亦国家之一分子也,岂敢萎靡?
教曰:噫,优胜劣败,天然之公理,我能自强,白人复何惧哉?诸生其勉。

——选自张景山:《教育杂志》,第18期,1905年

问题
(1)以上材料是近代中国一节历史课教学实录,通过阅读来推断:被“……”隐去的第一部分可能讲授的是哪一段历史内容。
(2)阅读文本后同学们能否找出这位老师在历史教学中深受什么思想的影响。(请抄录出材料中相关论据)
(3)如果这位老师还要再上这一课,在老师最后一句话后如想用史实来证明他/她所想让学生们接受的观点,你觉得老师可以补充上什么史实,并说明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1-11 06:47: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