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对材料关于“中体西用”的评价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体西用”包庇封建主义,反映地主阶级的腐朽性 |
B.“中体西用”冲破传统阻力、为传播西学打开了缺口 |
C.“中体西用”拒绝政治改革,改革失败不可避免 |
D.“西学”逐渐取代“中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