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时并非所有统治者都能认识到这一变化,真正认清这个变化现实,敢于正枧现实并寻求新的出路的,是最早一批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官像、驻外使节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自强之道,在乎师其所能,夺其所情”,“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奕䜣说:“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兵为要,练兵又以器为先,”王韬说:“当今之世,处今之世,国非闭关自大时也,以时局观之,中外通商之举,将与地球相终始矣,此时而曰徒戎攘夷,真迁腐不通事变也……不待百年,轮车铁路将遍中国,枪炮舟车互相制造,轮机器物视为常技。”
——摘编自罗玲玲《洋务思想——个时代的思想湖流》
材料二所谓的早期维新思想,大体上是指1894年甲午战争以前的维新思想,它的发展可以1884年中法战争为界,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中法战争以前,即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虽然与洋务思想存在某些歧异,但附属和依存于洋务思想,基本上没有超出洋务思想的范围,或者说是洋务思潮中比较激进的一派。中法战争后,它作为洋务思想的对立面而逐渐分离出来,表现了更多的资本主义倾向,成为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变法改良思想的前驱。
——编自吴剑杰《论早期新思想与洋务思想的分离》
材料三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评封建旧思想具有解明的针对性,集中反对将孔教定为国教并列入宪法,认为孔教是维护专制制度的,与民权、平等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李大钊认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特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陈独秀认为:“孔教与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决不可相容,孔教重在尊卑等级。”鲁迅的名著《狂人日记属我之节烈观》,吴虞的《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等也都是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尖锐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危害。
——摘自张明《新文化运动散论》
(1)概括材料一中洋务派思想的共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内容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分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批判封建文化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