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变与不变,是对时代推来的问题作出的两种相反回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对西方挑战的反应从军事和经济领域扩大到社会和文化领域。这种扩大反映在中国人选来翻译的西方书籍的类别有了改变。在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李鸿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说过:“时至今日,地球诸国通行无阻,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就这句话所包含的时代内容而言,可以看作是积两次失败之痛,中国社会反思的结果。然而,在那个时候,不愿意变的人更多。所以,一方面是沉重的压力:变局迫来,逼使认识深化;认识的深化又推动改革越出旧界。另一方面是沉重的阻力:新旧嬗递的每一步,都会遇到被利益和道德召唤来的愤怒的卫道者。近代中国就在这种矛盾中拖泥带水地趔趄而行。……变与不变之争,归根到底无非是两个问题。一、怎么看待孔子;二、怎么看待学习西方。究其实质,前者说的是传统;后者说的是革新。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运动中,这两个方面是难分难解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翻译西方书籍类别的改变,指出晚清中国面对西方的挑战有何不同的反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翻译类别改变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前20年的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之争”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