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天论》
材料二 “我中国标本宜兼治。若遗其本而图其末…其孰能力与争衡于富强之世也耶。亟宜一变旧法取法于人,以收富强之实效。一法日本振工商以求富为无形之,一法泰西讲武备以图强为有形之战。”——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社会运动。这就决定了这种批判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恰恰是五四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和自觉担当意识。——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对自然的认识及对改造自然的观点,这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