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形象是以烈女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形象体现了当时社会绘画女性形象的“成教化,助人伦”功能。唐朝出现了新的女性审美观点,仕女画的功能由前代的教化功能转变为被欣赏的对象。人物画开始“更新换代”,由抽象的“贞妇烈女”的图解到现实的贵族仕女的描绘。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挣脱开来,开始展示自身的美。这和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高度发达是分不开的。新的审美观导致了新的仕女画的风格的出现。
材料二 11世纪后半叶,汴梁城中的一些文人名士的诗文书画活动异常活跃,其代表人物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王诜、米芾等人。他们都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绘画多为寄兴谴情之作,题材偏重于墨梅、墨竹,山水树石以及花卉,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摹,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力畅天真清新的风格。
材料三 明代隆庆万历之后,在吴门画派、松江画派、四王吴恽这样讲究中正平和、淡雅清真之美的主流画派外,出现了一批在当时或许影响不大,以后却产生极大影响的画家,如徐渭、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他们的画作由于推崇“我法”而不太注重摹古,又太过张扬个性,被主流文人画家讥刺为狂邪末流,但是他们的一些绘画创作,涉及钟馗、丑石、枯木、怪树等形象以及泼墨、古拙等风格,为探寻艺术丑的呈现方式提供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代仕女画出现了哪些新风格,其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