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端,《诗经》是先秦诗歌的代表。它反映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硕鼠》、《伐檀》等诗讽刺了腐败的统治者,表现了反抗的心声;《采薇》、《君子于役》等诗反映了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忧伤;《七月》等诗反映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表现了天人和谐的意识。
——摘自梁珂《论文化的时代性》
材料二在宋代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王三巧被休后要自缢,她母亲这样开导她):“你好短见,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有开足,怎做这下梢的事?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你真休了,恁这般容貌怕没人要你?少不得别选良缘,图个下世受用。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
——明末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言两拍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艺术形象
财主及子女
大、小商人及子女
官宦之子女
农家、船家及子女
侠士
皇帝、皇后、太子
妃嫔
出现人数
21
142
52
42
6
25
8
 
——据赵兴华《三言两拍的市民文学特色》
(1)结合材料一概括《诗经》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从形式和内容方面概括指出明末白话文学的特点,并据所学知识简析产生这些特点的时代背景。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10-04 07:02: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