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苹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人用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航海;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人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
(2)材料三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