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春秋时期,诸侯贵族在会盟等外交活动及祭祀等国事活动中就把“赋诗”作为重要的政治手段。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更把“诗教”看成重要的政治教化活动之一。到了魏晋时代,文学也不断的被确定了“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魏晋以后的士大夫几乎无人不写文学作品,在某些文学特别发达的时代(如唐代),作家人数之多、身份之杂是世界文化史上所罕见的。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材料二 自北宋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即小唱,诸宫调、话本、杂刷、戏文、通俗小说、时调小曲等都市通俗文学的兴起并获得远猛的发展。它们受到社会下层民众的喜爱与欣赏,甚至封建统治阶级也暗中将它们作为世俗的文化娱乐的内容而接受了,这种新兴文学的基特点是商业性和娱乐性。它是以文化服务的方式向善普通消费者提供娱乐和消遣的;它的内容主要是现实的世俗生活,或者是经过世俗化了的历史、传奇、神魔、灵怪等离奇惊险的故事,表现出对旧传统的反叛精神。
——摘编自谢桃坊《中国市民文学的发现与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