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反映了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趋势。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在当时的社会地位。

材料二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宇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熟。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盂子认为民貴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我舟,水则覆舟。”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材料三 柳永可以说是一个文学的革命者,他开拓了一种新的题材,就是对于繁荣的都市生活的描绘,当然,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这一类题材在很多阶级之间都有了很大的接受度。柳永长期浪迹社会下层,因而能用当时的口语来进行创作,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他悲叹自己的遭遇,同时也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融入到了对其他人群的同情之中。《雨霖铃》中所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爱情在“别离”这一特殊条件下的表现。当时连市井村妇差不多都会吟唱柳词。   

——摘编自文章《北大国学课》

(3)根据材料三概括柳永词的特色,并分析这一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1-02 09:45: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