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然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战国时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隋代统治者组织太医博士巢元方等集体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唐宋金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
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撰著《西国记法》,被认为是西方传入我国的第一部医学书籍。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在我国人痘术的启发下,发明了牛痘接种术,后由船医皮尔逊传入中国,扩大了西医在中国的影响。随着西方文化和科技大量传入中国,1890年,李鸿章在《万国药方》序言中提出“倘学者和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从此,清政府派出留学生专门学习西医,并大量翻译西方医学书籍。1892年,清末名医唐容川旗帜鲜明地提出“中西医汇通”的口号,很快得到中医药界的认同与支持。……1949年建国后国家强调中西医并重,倡导中西医结合。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西医汇通“的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1-19 11:41: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