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柳永可以说是一个文学的革命者,他开拓了一种新的题材,就是对于繁荣的都市生活的描绘,当然,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这一类题材在很多阶级之间都有了很大的接受度。柳永长期浪迹社会下层,因而能用当时的口语来进行创作,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他悲叹自己的遭遇,同时也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融入到了对其他人群的同情之中。《雨霖铃》中所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爱情在“别离”这一特殊条件下的表现。当时连市井村妇差不多都会吟唱柳词。
——《北大国学课》
材料二 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这篇文章成为文学革命“第一个发难的信号”,在中国文坛和思想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918年,鲁迅则以他卓越的短篇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但是,在文学革命过程中,部分知识分子盲目地否定中国文学遗产,盲目地模仿西洋文学,出现了洋八股,硬搬硬套形形色色的文学上的“主义”。
——据杨加印、张利满《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柳永词的特色,并分析这一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学改良刍议》的核心主张和鲁迅显示文学革命实绩的作品。简要评价“文学革命”的影响。